我最近发现圈子里新来的同学大都缺乏基本的交易知识,特别是行为金融学相关知识,于是我打算将这方面的内容编成系列,争取做出一套即系统又简洁的行为金融学教程(据我所知,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系统的行为金融学课程),方便大家日后查阅,每篇文章的第“2)”部分就是【行为金融学】的内容。
温馨提示:行为金融学与交易哲学相结合,效果更佳。
本系列文章会持续更新,如觉得有用请收藏本文。
- 初识行为金融学
- 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预期中的偏差(影响认知)
- 易得性偏差
- 代表性偏差
- 过度自信
- 自我归因
- 有限注意力偏差
- 认知失调
- 锚定效应风险偏好中的偏差(影响决策)
- 参考点依赖
- 损失厌恶
- 决策权重理论
- 心理账户理论
- 狭隘框架理论
- 羊群效应
- 当前偏差你犯过的错(实际应用)
- 过度交易
- 卖哪个
- 怎么买基本完结(后面会不定期更新)
以下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行为金融学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一研究视角通过分析金融市场主体在市场行为中的偏差和反常,来寻求不同市场主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经营理念及决策行为特征,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
行为金融学虽然试图深挖金融市场运作背后的奥秘,但并不系统也不透彻,因此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究其原因,也许就像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
值得指出的是,人类对于股市波动规律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2000年,行为金融学理论创始人之一、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
当前,有关金融资产定价和股票市场波动逻辑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凯恩斯选美论、随机漫步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有效市场假说(EMH)、行为金融学(BF)等。